◉ 夏欣欣
这个月的一天早上,我在地铁站内换乘时,看到一对双胞胎小姐妹。其中一个,妈妈不但替她背着书包,还牵着她的手走在前面;另一个,自己背着书包,还被甩在挺远的后面。见此情景,我心里有点为后面这个小女孩鸣不平。但是,这个女孩一蹦一跳的背景,可以感受到她的心情并不坏。好奇心,促使我和她聊了几句。从小女孩口中得知:她们上小学后,去学校要换两次地铁,每天都是妈妈接送。上一年级时,妈妈说她们还弱小,两人的书包都由妈妈一个人背。现在上二年级了,妈妈每周一、三,给姐姐背书包,周二、四给妹妹背书包。周五,姐妹都是自己背书包。她们商量好了,上三年级后,她们每天都自己背书包。她妈妈说了,自己的包再重,最后都要由自己来背。
随着国家生育政策的改革,两个以上子女的家庭将逐渐增加,如何妥善协调子女之间的关系,成为家长无法回避的问题。我把这件事儿在微信中发了以后,引起不少朋友的兴趣。有位作编辑的朋友还希望我能写一篇千字文,但从何入手,一直没有想明白。
不久前,突然看到“10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这则消息。其中第一章第一条就明确:“为了发扬中华民族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制定本法。”细想,这位妈妈在“如何为两个孩子背好书包”这个问题的处理上,应该说比较成功。
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学生书包份量越来越重,从当初的单肩包发展到双肩包,甚至出现了滚轮式书包。当孩子刚上小学,帮孩子背一背书包,可以传递父母对孩子的爱。妈妈给弱小的孩子背书包是爱幼,孩子自动减轻妈妈的负担是尊老。多少年后,妈妈背着她们包、牵着她们手,边走边聊上学、回家的情景,会成为两个孩子回忆中一抹美丽的色彩。现实生活中,两个孩子在妈妈心中的份量不会完全一样,家长如果处理不当,孩子心态就会失去平衡。这位妈妈的做法,动了脑筋,出了实招,基本达到“端平一碗水”的效果。这对孩子在平等的家庭氛围中,不断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养成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和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风物长宜放眼量。孩子教育是一场马拉松,没有心想事成,只有水到渠成。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工业和农业最大的不同在于,工业可以是快节奏的、大容量的、流水线的、批量出产的,而农业则是有季节的、有时令的、有成长规律的,是需要播种、施肥、除草、喷药的,是需要土壤、水分、阳光和等待的,它是一个慢的过程。对待孩子的成长,家长不能有半点儿急躁,要遵循教育内在的规律,减少浮躁与功利,学会等待;不急于求成,重在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从一点一滴做起做好,从而为孩子未来的发展奠定一个好的基础。